安徽人民出版社简介
安徽人民出版社于1952年9月成立,原为综合性出版社,1970年5月,成立了安徽省出版发行局、同时撤消了安徽人民出版社。1978年12月又恢复了安徽人民出版社,与安徽人民政府出版事业管理局合署办公,实行合一体制。1984年11月改为以社会科学类图书为主的专业出版社;1991年,安徽出版总社制定"八五"期间图书出版计划。多年来恪守服务读者、繁荣学术、弘扬民族文化的出版理念,编辑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社会科学、人文科学方面的学术著作和高品位的通俗文化读物。
荣誉
安徽人民出版社有200余种图书在中国图书奖、中宣部“五个一工程奖”、全国优秀畅销书奖等各级评奖活动中获奖,20余种图书被海外出版社购买了版权。以其图书质量上乘和选题特色鲜明而在读者中享有广泛的声誉。
历史沿革
历史沿革
安徽人民出版社于1952年9月成立,原为综合性出版社,同年出书20种,1953年出版了古代医学名著《杏轩医案》和《医述》。
1984年11月改为以社会科学类图书为主的专业出版社。1952年9月,安徽人民出版社成立。
1970年5月,成立了安徽省出版发行局、同时撤消了安徽人民出版社。
1978年12月又恢复了安徽人民出版社,与安徽人民政府出版事业管理局合署办公,实行合一体制。
1984年安徽省出版总社成立后,从1984年开始,安徽出版总社在经济体制方面进行了改革。省出版总社系统实行了三年承包经营,三年共出书3452种,其中获奖图书440多种。
1991年,安徽出版总社制定"八五"期间图书出版计划,尤其是重点图书的出版计划,确定100种(套)为安徽省重点出版,并上报新闻署后,从中精选33种(套)241册列为国家级“八五”重点,其数量在中国名列第四。
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,安徽省图书出版业积极向海外拓展图书市场,逐步走向世界,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优秀图书,在东南亚国家和港台地区进行合作出版和版权贸易,还有一批图书译成多种文字向海外发行。
评价
安徽人民出版社在坚持“两个效益”的同时,一直把社会效益放在首要位置,多次向社会各界捐赠图书,支持群众的文化建设,回报社会各界对安徽人民出版社的厚爱。[1]
近24年来,安徽人民出版认真贯彻党的出版方针、政策,努力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,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尽力。出版宣传马列主义、毛泽东思想、邓小平理论、江泽民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及哲学、社会科学类学术著作和通俗读物,租型印制党的代表大会、全国人大等会议文件。